中心概况
历史简介 中心领导 学术委员会
历史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1月,同年11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地涵盖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两个一级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2002年1月起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从价值与文化视角回应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规划和组织了“中国传统价值观断代史”、“近代以来的价值文化秩序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文化冲突背景下中国主导价值观”、“西方价值观变迁”等近30项重大课题研究,举办了“变化世界中的价值观”、“价值哲学与过程哲学”、“东亚价值观”等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形成了《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思考的痕迹:文化碰撞中的思想形成》、《个体自由与生命历史》、《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全球化过程中的价值多样化》、《秦汉价值观变迁史论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与方法》等诸多标志性成果。

中心的目标定位是: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建构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哲学学科和文化基础理论,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内引领、国际一流的价值哲学和文化理论的创新基地,社会价值观动态跟踪分析与价值文化研究评价的发布窗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高端平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才培养、构筑中国精神与中国价值的新型智库。

中心将服务于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和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服务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人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服务于学校双一流建设,推动基地建构中国自主的价值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科研方法,优化管理方式,开展好有组织的科研。

十四五期间,中心以“中国道路的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研究为科研”主攻方向,重建设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导价值观生成与演进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研究”“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建构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问题研究”“中国道路的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五项重大课题。在科研工方法创新上,注重跨学科跨单位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在平台建设上,注重培养高质量人才、融入“双一流”建设,加强与其他平台合作、有效服务社会。在人才培养上,中心将力主建设开放型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一批领军人才,进行价值与文化领域的专业研究生培养 。

中心将依托重大课题的联合攻关,建立稳定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积极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机构的合作,提升中心国际化发展水平。积极依托中心数据库资源建设,提升《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思政政治课教学》《中国哲学前沿》(英文刊物)办刊质量,建立起系统完整多方位的价值观研究和传播交流平台。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