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4年第六期概览   

图片.png

图片.png

部分文章及其摘要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点在于做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衔接,教学内容要衔接有序、教学方法要衔接有术、教育载体要衔接有力、教育环境要衔接有倚。在实现路径上,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开展研究,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化教学


(刘伟杰,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思政课”的教学场域与建设路径

摘要:推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要求。从空间—场域的视角看,课堂不仅是师生置身其中的物理、社会和精神空间,也是客观关系网络,课堂在空间布局、信息传播、身心关系、育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教学场域。分析当前“大思政课”不同样态教学场域的特性、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推动其向着内容融通、优势互补、协同育人的方向建设,是实现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生活、文化历史、学生心灵深度联通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大思政课 教学场域 教学样态 建设路径


(徐俊蕾,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优化

摘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然而实践中,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总体上面临着学段特性凸显不够、资源横向贯通不深入、教学纵向衔接不紧密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因理念因素、能力因素、治理因素和技术因素交织而成。借鉴相关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要突破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困境,当以学生为中心,凸显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学段特点;注重资源协同,实现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横向贯通;加强教学支持与指导,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纵向衔接。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 实践优化 以学生为中心 资源协同 教学支持


(陈飞,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副研究员。)


大概念引领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

——以法治教育主题“全民守法”教学为例

摘要:“大思政课”立德树人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随着思想政治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和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学段之间的教学衔接越来越受重视,大概念教学为学段衔接提供了重要抓手。打通不同学段教学要结合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不同学段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状况,锚定大概念实现内容衔接,跃迁大概念实现目标衔接,活化大概念实现任务衔接,反思大概念实现评价衔接。


关键词:大概念 初高中思政课 教学衔接 一体化进阶


(张小惠,江苏省张家港市教师发展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从事实呈现到观点凝练:时政述评的育人力量

摘要: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借助相关或特定的时政热点等素材,挖掘蕴含其中的学科知识与育人因素,实现从“事实呈现”到“观点凝练”的思维飞跃,时政述评不仅可以把道理讲得更加生动、更为有效,还能延伸拓展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教学阵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格局下,时政述评是深度培育思维能力、统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强化提升思政课育人价值的重要手段和有益探索。针对现实教学中思维固化、认知不足、缺乏深度等诸多挑战,要积极探寻“有理、有型、有人、有路”的时政述评路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时政述评 事实呈现 观点凝练 学科核心素养


(毛建忠,浙江省慈溪市周巷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


“大思政课”视域下中职思政课改革的实践困境及突破路径

摘要:“大思政课”是深化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中职思政课改革的实践困境体现在课程设置与资源支持不足、教学内容单一与创新不足、评价体系单一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不足以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足四方面。鉴于此,可以区域教研变革为抓手,围绕育人体系、课程群建设、思政精品课堂和教师成长四方面优化“大思政课”的实施路径:以系统观念为指导,构建“三课五维”多元协同育人体系;以教研联动为创新,打造“红色育人”模块化课程群;以课堂教学为路径,打造“知行合一”思政精品课堂;以师资建设为抓手,构建“大思政”视域下的教师成长课堂。


关键词:大思政课 中职思政 教学改革 区域教研


(刘慧,山东省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中学一级教师;王婷,济南理工学校,高级讲师。)


议育合一: 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实践归宿

摘要:议题式教学是新课标下的一种教学新样态,“议育合一”是师生共同奔赴的“立德树人”智慧之旅。但在议题式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存在“议而不思、议而不悟、议而不做”等学习状况。议题式教学要实现“议育合一”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彻底的思想理论和透彻的学理分析说服学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注重师生双方良性互动,引导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思的主体、悟的主体;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坚定的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关键词:议育合一 议题式教学 立德树人


(许开红,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


以结构化策略推动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

摘要:做好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切实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党和国家推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一项具体要求。落实好这一要求,需要教师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为遵循,探索运用结构化的策略,基于学科大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制订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设计序列化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过程化、任务化、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可行的教学设计,切实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


关键词:结构化 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转化


(李岚,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基础教育研修中心,中学正高级教师;赵娜,北京市第九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四轮驱动”助力《逻辑与思维》教学

摘要:《逻辑与思维》作为高中思想政治一个重要模块,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该模块教学有效落地生根,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融合驱动,形成教学合力,拓宽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思维训练,激发教学活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通过逻辑引导,以教师的教学魅力带动学生学习;通过价值引领牵动,彰显课程的育人伟力,达成育人目标,从而更精准、更有效地促进该模块教学。


关键词:知识融合 思维训练 逻辑引导 价值引领


(石家松,福建省南安市诗山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基于学习动力圈的法治素养链动式培育

摘要:当前思政课法治教育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资源和平台不足问题。在学生法治素养培育和依法治校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中,以学生评价管理的“奖惩诉”机制为载体,构建法治素养培育的认知储备动力圈、行动体悟动力圈、反思导引动力圈,通过内在动力传导,形成链动过程,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从而实现学生法治素养的内化与生成。


关键词:学习动力圈 “奖惩诉”机制 链动式 法治素养


(谌涛,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议题式教学的“三点五学”实践进路

摘要:常见议题式教学实践中,议题设置过于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基于学情的建构,议题探究缺少结构化的议学情境、科学的议学问题链、灵动的议学活动,议题应用缺乏课内课外相衔接的知行合一设计。“三点五学”教学模式,通过“学生、教师、媒介”三个教学支撑点,“自学·质疑反馈、展学·情境导入、议学·合作探究、拓学·迁移应用、践学·知行合一”五个教学环节,重整课堂教学结构,融合教学媒介,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以此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解决议题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实施路径。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 核心素养 情境创设 议学探究 知行合一


(杨尚上,湖南省长沙市周南秀峰学校,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中的作业设计

摘要:优化作业设计从而提升作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准确测评学习成果的保障。新结构教学评框架是有效反思和改进学习测评的操作范式和实践指南。教师在作业评测中可以引入新结构教学评框架,根据学习结果质量要素框架构建作业要素,优化设计新结构教学评范式作业,制定作业评价标准,诊断反馈作业问题,科学评价学生作业中的行为表现,加强专业反思,反哺教学促进学习增值。


关键词:新结构教学评框架 作业要素 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 教学反思


(邹寅斐,广东省广州市南沙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2024年九省联考政治试题评析及复习备考建议

摘要:2024年第四批高考综合改革省份——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等启用3+1+2的考试模式,与以往不同的是,选考科目试题将首次由各省教育考试院自主命制。通过对九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八套政治试题的结构布局、分值比、各模块分值占比、设问类型等方面的类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总结自主命题的立意和趋向,并以此为基础,反思、重塑高三政治科目复习备考过程,优化复习备考策略。


关键词:适应性测试 试题分析 复习备考


(周胜龙,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彦花,甘肃省白银市第八中学政史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


大概念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结构化复习路径

——以“国家安全”专题复习为例

摘要: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多层多类概念的结构化整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中贯彻大概念教学,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有助于实现学生已有学科知识的逻辑化和整体化,从而建立对未来解决问题有支撑意义的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素养结构。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建构随意、忽视认知结构和缺乏结构化学程设计等问题,结合正反两方面案例,以大概念为统领,以“学理”“学情”“学程”为主线,从内容结构、认知结构和活动结构等方面探讨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专题复习策略,以期促进专题复习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大概念 结构化 专题复习 道德与法治


(陈海洲,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中学高级教师;张治升,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让核心素养可见的表现性试题命制

摘要:表现性评价能够让素养可测可评,表现性试题是基于表现性评价理念的开放性试题,具有现实的价值意蕴。以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法治试题卷第25题为例,从嵌入式的素养目标、交互式的动态任务、结构化的学科知识、沉浸式的真实情境、阶梯式的评价画像五个方面探索集试题立意、任务指向、知识建构、情境设置、评分标准于一体的命题新路径,以此突破传统单量度试题评价机制,使其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具体化、层次化、可视化。


关键词:表现性命题 核心素养 命制策略 学业水平考试


(郑乐安,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思政课一体化的社会协同育人框架与机制研究

摘要:思政课社会协同育人一体化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它要求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社会协同育人框架、明确各参与主体及其职责定位、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整合社会思政教育资源、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密切配合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新格局,从而切实办好思政课,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 社会协同 育人框架 协作机制


(郭亚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高中思政课学研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与优化

摘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构建思政课学研共同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课程内涵发展的关键抓手。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研共同体的建设面临着核心阵地不够完善、平台支撑不够丰富、师资保障不够有力、协同氛围不够浓厚等实践困境。为不断推进共同体建设,营造协同育人氛围,需要着力构建资源共享的教学共同体、教研融合的研究共同体、知行合一的实践共同体、协同共育的成长共同体,不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 学研共同体 协同育人


(倪元利,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