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文章及其摘要
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
摘要: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要举措。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诉求和改革的趋势导向,也是其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当前思政课智能化转型面临教师能力不足、工具理性僭越价值理性的风险和顶层设计缺失的问题。为此,我们要加强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和跨学科思维,以思政课育人的根本目标为价值导向,以系统思维推进思政课智能化建设。
关键词:人工智能 思政课 实践困境 智能化建设
(孙英,山西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肖瑞宁,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助理研究员。)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多维审视
摘要:课程思政是在大中小学课程育人体系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实践活动。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和生长点,为凝聚协同育人合力、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注入强大动力。为推动新时代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内涵式发展,需要系统审视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的现实成效,深入剖析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梗阻环节,着力探析破解课程思政建设“卡脖子”环节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思政课一体化 协同育人
(张晗,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一体化视域下的思政课课堂活动设计
摘要:活动体验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体化视域下的思政课课堂活动设计,既要考虑思政课教学的共性特点与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各学段特点与教学特性,坚持共向设计、力求异中见同,坚持差异设计、力求同中有异,坚持梯度设计、力求进阶有序,坚持衔接设计、力求上下贯通,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一体化 共向设计 差异设计 梯度设计 衔接设计
(唐蓓,浙江省长兴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国芳,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革命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讲好中国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主阵地。将革命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内在要求,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必然选择。大中小学思政课讲好革命文化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和可操作性,需要处理好“多与少”“粗与细”的关系,坚持学段衔接、螺旋式上升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好融入的实现路径,即根据不同学段思政课的目标定位,精准选好革命文化素材;创新革命文化学习与研究的载体,以新颖的方式进行学习和传播。
关键词:革命文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 一体化教学 实践融入
(孙进宝,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四维一体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路径探析
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贯穿于大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思政课一体化是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路径是多元的。构建目标递进、内容进阶、方法适切、评价跟进四维一体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路径,有利于思政课教学的提质增效,发挥思政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四维一体 目标递进 内容进阶 方法适切 评价跟进
(戴建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道德与法治课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摘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教育生态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实现了巩固知识基础与培养思维品质的完美结合,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项目情境创设依托社会热点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价值认同,提升其核心素养;项目实施推进采用“三改”有机贯通关联,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达成,使其学会主动学习;项目评价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促进教师优化教学策略,达成育人价值。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 核心素养 实施策略
(许燕云,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教研室,中小学二级教师。)
创新“行走的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摘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创新“行走的思政课”实施路径,要搭建联通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课堂与社会的桥梁。具体可通过凝练学习主题、强化深度体验、融合多种资源,推动教学设计课程化、促进教学过程规范化、保障课程实施常态化,引领学生在“行走”中学、思、践、悟,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
关键词:行走的思政课 课程设计 规范课程 常态实施
(徐海霞,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
实践环节优化策略例述
摘要:实践性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性质,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中要坚持从经验学习向应用经验演进,从课堂空间向生活问题进发,从要素齐全向要素功能转化,从多元评价向改进教学调整,实现实践滋养理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实践环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 优化教学 核心素养
(陈永奇,安徽省合肥市梦园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例谈主观题变式训练的策略
摘要:变式训练能够为教学提质增效。结合课程标准命题框架和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以知识、能力、情境及其构成要素作为变量,以命题视角优化与重组出不同水平的变式题目开展训练,变知识以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学科内容,变能力以促进学生多维完成学科任务,变情境以助力学生综合应对复杂挑战。基于此,可以有效解决主观题变式训练中“变什么、为什么变、怎么变”三个核心问题,助力学生熟练运用学科内容、多维完成学科任务、综合应对复杂挑战,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关键词:命题框架 解题教学 变式训练 高三备考
(刘沛新,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议题巧设置 促素养生成
摘要:如何设置恰当的议题是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问题。议题设置是议题式教学开展的前提,主导议题式教学的施教进程,并贯穿议题式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从广阔的时政资源及乡土资源取材提升议题设置水平。精心设置议题,能引起学生共鸣,促进思维进阶,助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关键词:议题设置 价值引领 个性多样 主体实践
(曾凌峰,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基于学生视角, 上有意思的思政课
摘要:普通高中思政课教学承担着铸魂育人和服务升学的双重任务,既要能让学生学得进、考得出,又要能让学生真的信、真想做、带得走,这需要坚持学生立场,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获得感、参与度,在“有意思”上下功夫。基于学生视角的“有意思”的思政课教学要顶天立地、学为中心、化虚为实,驱动学生习得素养,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真正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内驱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改革 学生视角 有意思
(李勤,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大思政课”视域下的项目化作业设计
——以“延续中医药文化血脉”项目化作业为例
摘要:新课改和“双减”政策背景下,立足思政课的关键地位,以“大思政课”视域,借助项目化作业设计探索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有效路径非常重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通过项目化作业设计,以主题为纽带,从现行教材中寻找交集,将相关内容、相关学科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图谱,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大思政课 项目化 作业设计 核心素养
(龙玲,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
“思政+”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以一堂“思政+语文”融合课堂为例
摘要:“思政+”跨学科融合教学能有效贯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积极发挥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从而更好地推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思政+”融合课堂中,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可以在融合中“借力”以“自塑”,促使各自的教学目标落地更扎实有力;在融合中“助力”以“他塑”,促成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在培养学生素养时相辅相成、彼此成就;在融合中“合力”以“共塑”,促进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协同育人。
关键词:学科融合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韩梅,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中学正高级教师。)
综合性试题命制策略及教学启示
——以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第16题为例
摘要:鉴于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需要,以及综合性试题的特征和考查功能,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命题应以综合性试题作为实现课程评价目标的重要手段。综合性试题具有内容的结构化、能力的综合性、问题解决的创造性、场景的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命制综合性试题的关键在于有效创设基于真实生活的结构化的综合性情境、设计逻辑严谨的序列化发展性任务。这启示师生在日常教学中要基于生活实际形成结构化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综合性试题 命题思路 教学启示
(吴成伟,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棠邑学校,中学高级教师;沈毓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高级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基于形式逻辑高考命题特点分析的教学优化
摘要:顺应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需求,近三年高考对高中思想政治《逻辑与思维》的考查更加注重形式逻辑的内容,试题情境类型多样,任务设计聚焦批判性思维技能。然而,受到形式逻辑内容抽象的制约,学生学习形式逻辑的兴致不高,在知识习得与应用上存在鸿沟。对此,教师可以借鉴高考试题特点,把握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问题,通过转换视界、搭建支架、慧心构境、细解巧练,变晦涩为通俗、从具象到抽象、从陌生到熟练,从知识走向共识,在形式逻辑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性和技能。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 形式逻辑 高考试题 教学启示
(鲍金琳,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吕武艺,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综合探究题的结构化命题策略
——以2024年常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探究题为例
摘要:综合探究题是呼应核心素养导向下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重要题型。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育人要求,综合探究题需要贯彻素养立意、整体布局、情境创设、任务设计、评分标准等结构化策略,从而有效落实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水平可评可测的需求,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综合探究题 结构化 试题命制
(周小芬,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中学高级教师;戴慧,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院,中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新课标视域下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心育”力量
摘要: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应培养健全人格的核心素养目标,课标赋予思政课教师担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命。思政课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应立足课堂,从挖掘教材文本、教学素材等“心育”元素中寻找培养健康心理契机;从课堂活动中,充分开发、使用各种心理技术,使课堂焕发生命光彩;从课堂互动中,以各流派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提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心动力;开发“心育”作业,构筑学生健康心理防线,提升思政教师心育力量。
关键词:新课标 教师成长 心育 人格培育
(何佳梅,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
摘要:思政课教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力量,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应把握三重实践逻辑。价值引领方面,思政教师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价值导向,挖掘教材内涵、关注社会热点拓展价值视野。教学创新方面,教育家精神赋予思政教师灵动活力,具体表现为深入探索学科本质规律推动教学创新、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师德垂范方面,思政教师要以身作则,关爱学生,不断反思。三者相互依存、辩证统一,共同为培养时代新人奠定基础。新时代思政教师应把握其辩证关系,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为教育事业和国家繁荣贡献力量,铸就教育辉煌未来。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 教师成长 价值引领 教学创新 师德垂范
(骆秋炎,广东省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