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文章及其摘要
“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向度
与实践路径
摘要:“大思政课”是思政课的范式创新、迭代升级。推动“大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的时代命题,需坚持系统观念,从落实思政课使命任务的应然选择、遵循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要求、应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时代需求、破解传统思政课困境的实然之举四向度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思政课教师应在站稳“思政小课堂”、用好“社会大课堂”、下好协同“一盘棋”、打好数字赋能牌上下功夫,切实发挥“大思政课”的“大价值”“大作用”。
关键词:“大思政课” 高质量发展 逻辑向度 实践路径
(陈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讲师。)
思政课一体化的目标、 原则和路径
摘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现实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逻辑基础。各个学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按照相互街接、互相补充、有序礼让的原则,权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关系、分段教育和连续目标的关系、理论思维和历史叙事的关系,坚持内容和逻辑层面的整体性原则、师生和课程层面的互动性原则、群体和个体层面的实践性原则。在此基础之上,依托概念诠释完成真理灌输,依托故事讲述完成话语转换,依托网络建设完成数字赋能。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 目标 原则 路径
(邱程,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时政述评的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实践
——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的
时政述评活动例析
摘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新任务,时政述评作为时政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大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大思政课”理念,在尊重不同学段学情基础上,理顺各学段教学着力点,通过对时政述评主题设计、素材选择、教学结构、思维进阶、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的分析,探寻一体化教学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更好地推进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实现协同育人。
关键词:时政述评 大中小一体化 文化自信 实践探索
(刘海蓉,西北大学附属中学,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学正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
以系统观念推进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评”一致性
摘要:系统观念作为一种把握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联系的思想方法,有利于促使思政课教师从课程意义和课堂意义上理解教学评一致性,从而将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定位、基于教学目标的评价制定与嵌入评价细则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动态系统,联通宏观育人目标与微观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素养培育。教学实践表明,系统观念对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具有方法论意义,思政教师应从课程理论、要素关联和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提升自身素养。
关键词:系统观念 “教学评”一致性 素养培育
(倪科嘉,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沉浸式学习:打开“探究与分享”新视窗
摘要:在“探究与分享”栏目运用沉浸式学习,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重要意义。借助沉浸式阅读促进学生体验和感悟生活,能够积淀人文底蕴,深化思想情感;通过沉浸式问题和任务性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趣,提升思维品质;通过组织学生沉浸式协商和交流展示,能够促进学生产生新知识、新思想,建构动态生成;利用课前、课中、课后加强沉浸式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责任意识、健全人格,培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沉浸式学习 探究与分享 立身正行 动态生成 实践拓展
(陈秀鸿,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
“单元思考与行动”:价值意蕴、结构逻辑
与运用策略
——以“成长的时空”为例
摘要: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每个单元中增加了“单元思考与行动”栏目。该栏目具有促进知识关联、构建知识意义,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科思维,注重思行相融、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从编排结构、命题结构、教学结构来看,该栏目呈现出思行结合、 知行合一,情境创设、任务指向,学生中心、探究建构的逻辑。教师要立足单元学程,将学生的“思”与“行”置于单元学习的整个过程,在不同课型中持续发挥单元教学“知行合一”的价值引领作用。
关键词:单元教学 知行合一 综合学习 学科实践
(周晋阳,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博士生,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学高级教师;董辉,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教学与实践的融合中提升公共参与素养
摘要:忽视实践的应试教学难以抵达学生的心灵,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和认同,难以指导学生有效实践,造成学生实践力偏弱。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教学的真谛在于指导学生更好实践。教师应走出“唯分数论”误区,以创设合适的情境议题教学为桥梁,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以教学引导学生参与社区管理,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以教学引导学生有序参与两会,为热点问题献计献策;以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为幸福民生分担责任。引导学生在教学与实践的融合中自觉养成公共参与素养,全面提升基于情景互动的实践力,成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建设者。
关键词:课堂教学 社会实践 实践力 公共参与
(王爱琴,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
大概念视域下活动学习项目化的实践进路
摘要:大概念视域下的活动学习需要进行项目化升级,以适应大概念内在的概括性、抽象性、普适性要求,更好实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实施项目化的大概念学习,需要围绕大概念不同的侧面创设不同的学习项目:一是创设走向真实生活的项目,帮助学生从生活世界中提炼大概念;二是创设学术性项目,推动学生深度理解大概念本质;三是创设虚拟情境项目,在迁移运用中助力学生把大概念学习素养化。
关键词:大概念 项目化学习 活动 核心素养
(周步兵,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中学正高级教师。)
让思政课教学更加立体
摘要:立体思政是“大思政课”的有效实践形式。通过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链接,实现教学方式从单一到多元,教学时空从平面到立体,教学理念从要素到系统,以综合融通的思维调动各种课程资源,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思政课更加立体和生动,更有利于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立体思政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模拟课程和社会课堂等。立体思政作为行走的思政课、体验的思政课,是对思政课教学理念的一种统整。立体思政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更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立体思政 实施路径 铸魂育人
(齐刚,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宋以生,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学科核心素养融合的跨学科作业设计
——以高中语文学科与思想政治学科融合为例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在知识、情感和素养上和其他科目有许多交又和融合之处。在“大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课程思政”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以高中语文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融合发展为目标的思政课作业设计与实践,以思想政治课作业为媒介和桥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理清逻辑理路,明晰内在要求,挖掘共同价值,找到实施路径,促进跨学科教学的协调融合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科素养。在顺应减负增效和新高考的同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快 乐成长。
关键词:核心素养 跨学科 作业设计
(吕迅喜,广西扶绥县扶绥中学,中学高级教师;谭天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评价
摘要:“大思政课”对教学和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辅助技术的发展,为课堂评价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新时代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也为课堂评价的演进提供了思想准备。高中政治应顺应“大思政课”要求,在教学评价方面做出相应改变:从教师本位转变为师生共同本位,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科本位,从教学与评价分离转变为教学评一致性,并力求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课堂评价动态化。
关键词:大思政课 教学评价 教学评一致性
(彭爱波,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大单元视域下项目式作业设计的“三重逻辑”
摘要:新课程以素养目标推进大单元设计,倡导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学习方式变革。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突破口。从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任务等基本要素出发,通过作业结构化分层,可以厘清作业的育人逻辑、学科逻辑、生活逻辑三条线。站在大单元视角,以“三重逻辑”统领项目式作业设计,即依据育人逻辑确立作业目标;紧扣学科逻辑选择作业内容;遵循生活逻辑设定作业任务。在项目式作业设计和实践中灵活演绎“三重逻辑”,能够最大程度发挥项目式作业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大单元 项目式作业设计 育人逻辑 学科逻辑 生活逻辑
(麻桂芬,浙江省宁波江北区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吴姣云,浙江省宁波江北中心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优化试题设计 凸显素养导向
摘要:试题包括立意、情境、任务、答案四个要素。试题命制中,为了体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新高考评价理念,命题者应坚持素养导向、整体设计,追求立意深刻;精选命题素材、结构化建构,创设精致的情境;依据情境展开,指向关键能力,设计灵动考究的任务;坚持逻辑一致、理据融合的原则,编制精准开放的答案。
关键词:试题设计 试题立意 情境创设 试题任务 试题答案
王静慧,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2024年高考政治演绎推理试题赏析
与教学启示
摘要:“演绎推理”是2024年高考逻辑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演绎推理”涉及的知识量大、逻辑性强、思维量高,对一线师生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分析高考演绎推理试题的特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提升自己的逻辑教学能力素养:制定科学目标,提升评价素养;创设适恰情境,提升任务素养;讲透教材内容,提升知识素养;训练进阶思维,提升迁移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试题呈现的情境,掌握学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高考政治 演绎推理 逻辑与思维
(谢玉香,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素养导向下的道德与法治命题实践与思考
摘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教学与评价的重要依据,道德与法治命题应以考查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为目标,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处理好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试题情境、学科任务之间的关系,做到关联现实生活创设真实情境、注重思维逻辑搭建任务支架、指向素养培养设计多维评价,以力求有效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方向,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命题策略 情境设计 多维评价
(吴陈洁,浙江省温州市绣山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成长的
路径与策略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着眼于这些基本要求的落实,在教育教学中探寻正确的路径和科学的策略。这就需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从育人要求、课程立意、教学实施和自我成就等方面入手,着眼于从“小我”到“大我”的理念转变,在教学相长中找到自己专业成长的正确方向和科学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 中小学思政课教师 专业成长 铸魂育人 核心素养
(李晓东,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教授、博士生导师。)
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说话”的方式与策略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要让学生正确“说话”,需要从“有话可说”开始,经过“有话愿说”的提升,再到“有话要说”的高阶思维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精研教材的基础上,在教学素材的选取和处理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实然”与“应然”,既关注学生成长的“起点”,也能通过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走向核心素养培育的“终点”。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
(曲友,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道初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