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4年第4期概览

图片.png




文化经济也是新质生产力 | 杨生平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对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在内的生产力内在系统三大要素提升与改造以及对它们之间关系优化组合而形成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变化,但它又不同于生产力“质变”,前者是就具体生产力性质而言的,而后者则是针对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整体现状与发展特点来说的。当前我国整体生产力发展处于“跨越式”发展状态,因此,必须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指导,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政策,有步骤地推动我国整体生产力质变。生产力内在系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但其外在系统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其中,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的作用尤其突出。虽然文化经济也是新质生产力,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能直接以发展一般新质生产力的方式推进,而必须按文化建设的规律推动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生产力质变;文化经济;文化事业

【作者简介】杨生平,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如何应对价值主观主义 | 兰久富

【摘要】价值主观主义认为所有价值判断都是主观的,这一观点必将导致关于事物的好坏、行动的对错“怎么说都可以”的完全相对主义的结论。有三种回应价值主观主义的方式:一是立足存在论肯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但是由于不能毫无疑义地指认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性质或关系,因而不能有效地回应价值主观主义;二是依托观念论认定心灵中价值的观念与逻辑的观念一样具有有效性,以此解释内在于心灵的价值具有另一种客观性,这在特定的领域内能够反驳价值主观主义;三是借助评价论阐明任何对事物的评价都依据一定的尺度和根据,只要采取的尺度和根据是可靠的,对事物所作的评价就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价值判断具有可以为之辩护的合理性,能够全面地回应价值主观主义。

【关键词】价值主观主义;价值客观性;存在论;观念论;评价论

【作者简介】兰久富,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西塞罗基于自然和理性的道德责任观 | 李亚莉

【摘要】西塞罗传承和弘扬了斯多葛学派的伦理思想,以理性主义自然观作为讨论道德责任的基础,从人对德性之善的追求出发,推演出与不同德性相对应的各种道德责任:发现和发展真理的道德责任、公正和仁慈的道德责任、勇敢的道德责任和行为恰当的道德责任。西塞罗因人因时地讨论了不同境遇下个体的道德责任要求,并从道德责任的主体、道德责任的对象以及道德责任本身三方面提出了履行道德责任的基本原则。西塞罗的道德责任观对后人进一步深化研究道德责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西塞罗;道德责任;自然;理性

【作者简介】李亚莉,哲学博士,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现代城市正义理论初探——基于恩格斯的城市思想 | 张大卫

【摘要】随着城市逐渐成为人类现代生活与实践的舞台中心,它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危机与不公的渊薮。以哈维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此现象作出的理论回应并不充分。基于恩格斯的城市思想,构建现代城市正义理论,不仅可以克服哈维的城市正义思想的“空想社会主义”弊端,而且还内蕴了现代城市正义实现的三个重要维度。第一,现代城市正义以人的自由发展为价值旨归,以取代资本增殖至上的城市发展模式为根本任务。第二,现代城市正义的实现是人类最终解放的重要一环,但是两者不能等同。第三,“城市动物”与“乡村动物”的解放是“社会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因此,城市正义的实现与乡村正义的实现相互依赖。

【关键词】恩格斯;城市正义;自由;哈维

【作者简介】张大卫,哲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副研究员





性恶与性朴:荀子人性论的二重向度与性恶论新解 | 唐雪伦

【摘要】基于前人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性可以分为物性和人性两面,性朴是就物性而言,性恶是就人性而言,二者并不矛盾,可以相互综合。物性为人与一切生物所共有,人性为人所特有,人性不同于物性,性恶才是人性。荀子从思想实验出发,论述了其性恶论的真正内涵:顺性则必然为恶。圣人逆性,所以能够克服自己的性恶来“化性起伪”。“伪”是人性由恶转善的必经之途,只有通过后天的礼义教化等人为之“伪”,才能真正实现从善、达善。因此,人之性可分为“朴—恶—善”三个层次。通过试图赋予荀子人性论一种二重向度的阐释,可形成对其更为整体性的认识。

【关键词】荀子;物性;人性;性朴论;性恶论

【作者简介】唐雪伦,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





儒家关怀思想:关怀伦理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从弗吉尼亚·赫尔德关怀伦理说起 | 金雪琴

【摘要】作为关怀伦理学中实践与价值进路的代表人物,弗吉尼亚·赫尔德在探讨关怀与正义关系的过程中,将关怀伦理的探讨范围由私人领域扩展到公共领域,并认为关怀的价值具有普遍性。赫尔德试图重构道德评价标准的努力在当今世界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意义,但其构建的关怀伦理理论体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缺乏对道德运气的考虑,对关怀者提出过高的要求,并且对关怀的规范性、普遍性考虑不足,也无法解决关系与美德之间的悖论。儒家从亲亲关系出发,构建了一套普遍关怀的体系。这一体系以人之本性阐明行动者应当如此行事,也更符合行动者的道德直觉,具体表现在儒家以“命”对道德运气作出有效说明,以“礼”为关怀的规范性保障,通过推扩亲亲之情实现民胞物与,并且突出父子之间的关怀包含规劝的义务,这给予赫尔德关怀伦理思想新的诠释视角。

【关键词】弗吉尼亚·赫尔德;关怀伦理;儒家伦理;道德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金雪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生





智能社会技术信任机制构建探究 | 程海东 陈凡 欧阳清清

【摘要】信任原本属于主体间的依赖关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推进,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了信任危机。人工智能技术信任问题的源头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技术风险、对人类主体性的侵害和对社会的威胁等。在运用人工智能构建美好生活的进程中,构建人工智能技术信任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明确主要参与者及其责任,努力提升技术的安全性、公平性、透明性、可解释性等,将伦理道德规范渗入技术,形成有效监管的环境,增强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信心。

【关键词】智能社会;技术信任;技术风险;信任机制

【作者简介】程海东,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凡,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欧阳清清,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数据商品分析与数字资本主义批判 | 刘爽

【摘要】随着资本主义日益迈向数字技术与资本深度融合的数字资本主义,劳动形态、商品形式和剥削形式、资本积累模式和速度、劳资关系等都发生了显著改变:对网络用户在线数据的无偿攫取代表着资本逻辑向新的空间和时间延伸;资本对灵活劳动关系的时间剥削和隐蔽强制相较于传统工业有过之而无不及;关涉认知能力的数字劳动主体的自主性、完整性和社会性也被资本权力掏空。总的来看,数字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非常严密的监控技术,使人们除了按照传统的劳动关系或方式出售劳动力以外,还以生命政治生产的形式与资本主义产生深度勾连,资本权力得到进一步延展和强化,更加复杂且隐蔽,并显示出“生命权力”的特点。

【关键词】数字资本主义;数字劳动;数据商品;数据资本;生命权力 

【作者简介】刘爽,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





“我们永远都是道德主义者”——艾瑞斯·默多克、事实及价值  | 科拉·戴蒙德 / 文 卢俊豪 / 译

【摘要】通过重构默多克对黑尔等分析哲学家的批判,本文深入分析了默多克的道德哲学理论以及她对事实与价值区分的不同理解方式,阐明了道德价值与个体认知活动的关系。在默多克看来,个体在感知世界、对待事物时带有一种“一般观念态度”,因此,我们观看外部的视角和注意力始终受到道德的指引;我们的道德本质是无处不在的,不仅渗透在我们的日常意识中,而且表现在我们的所有意识模式中。我们天生就是道德存在者,永远受道德价值的引导,这些道德价值不仅影响着我们的一切认知,而且塑造着我们的“境界”与“选择”。

【关键词】事实;价值;境界;道德主义;道德语言;认知活动

【作者/译者简介】科拉·戴蒙德(Cora Diamond),弗吉尼亚大学凯南哲学荣休教授,美国“新维特根斯坦”学派的开创者之一;卢俊豪,中山大学哲学系特聘副研究员





洛采对威廉·詹姆斯实用主义和实践哲学的影响 |  奥托 F.克劳沙尔 / 文 王毅鹏 潘世莲 / 译

【摘要】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坚持思想的意义在于其“作用”或结果,这是他崇尚直接、具体经验的必然结果,也表明他“向我显明”的实验主义者态度。尽管实用主义思想的形成主要得益于詹姆斯的内在气质,但其学说的普遍形式、意义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的哲学文献,尤其是洛采的哲学著作。洛采作为19世纪德国观念论的继承者,其哲学思想中试图融合的三个独立学说——认识论、逻辑学与伦理学(道德哲学)——包含的实用主义深深影响了詹姆斯。首先,关于认识论,洛采对具体经验的尊重使他一再宣称“事物便是它们被知的样子”,这一论断被詹姆斯有所批判地继承。其次,洛采的逻辑学说蕴含着实用主义的丰富内涵。在洛采看来,判断中效用观念的综合和秩序的逻辑法则与原则,从根本上说不是逻辑的,而是美学和道德的。洛采试图通过突破逻辑之限制来克服事物与思想的二元对立,从而揭示出逻辑上有效的思想、现实的存在和道德价值的交汇之处——善,这一点同样被詹姆斯所吸收。最后,洛采的伦理学或道德哲学包含了实用主义的另一胚芽。詹姆斯自始至终都倾向于追随洛采的非理性主义和实践理性优先的主张,但又存在重要区分。作为一位思辨的形而上学家,洛采希望通过非理性假设来验证和扩展我们对实在的理性认识,而詹姆斯则更关注理性与非理性元素在有意识主体的经验和“理性情感”中的交织方式。

【关键词】洛采;詹姆斯;实践理性优先;实用主义

【作者/译者简介】奥托F.克劳沙尔(Otoo F.Kraushaar),美国马萨诸塞州史密斯学院教授;王毅鹏,贵州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潘世莲,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