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图文报道

吴晓明教授“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学术讲座成功举办

  

  2019年9月22日下午3:00,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建系40周年系列讲座”首场讲座“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如期于主楼A807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哲学学院研究生会、学业辅导室协办。本场讲座邀请到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晓明老师担任主讲人,讲座由哲学学院院长、中心主任吴向东教授主持。哲学学院党委书记、中心研究员吴玉军教授,副院长、中心研究员罗松涛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所长、中心研究员兰久富教授参加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吴老师结合个人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的心得与体会,就“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这一主题畅谈了自己对当前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学术的理解与看法。

  在讲座的开场部分,吴老师提出,现代性在现代世界中具有的绝对权力加深了地球与人类的泛欧洲化,从而导致我们的学术不可避免处于对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之中。这种“学徒状态”对中国学术来说十分必要,也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任何一种学术如果想要达到成熟,就必须摆脱学徒状态,获得学术的自我主张,即能够自主自律,成为自我授权的学术,这是学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讲座过程中,吴老师从近代哲学和历史科学两个领域出发论证了学术坚持自我主张从而摆脱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并趋于成熟的过程。一方面,从西方学术史的视角深入阐释了近代哲学从长期处于学徒状态到学术自律的过程,指出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题使近代哲学逃离传统神学的“学徒状态”而获得了理性精神的自我主张,自此新时代的原理不再是权威和信仰,而是思维和理性的原则。另一方面,历史科学亦是如此。历史理性批判使历史科学开始摆脱自然科学的束缚,成为一种自律的和自我授权的科学。

  在分析完这两个学科领域之后,老师具体阐述了各民族的学术发展和学术成果的类似情形,其中主要论述了中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摆脱了学徒状态,从而摒弃教条主义的有效路径。

  在讲座的最后,吴老师结合我国国情对中国学术的现实状态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老师指出,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的学徒状态,由于在学徒状态中习惯于因循和依傍,当今中国的学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教条主要来自西方学术。对于当今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来说,要摆脱学徒状态、形成自我主张,必须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深入到中国社会现实中去,主导的思维方式应以揭示中国社会现实为基本取向。中国学 的自我主张可以有多重规定,但其中最为根本的规定必然是: 深入到中国社会现实中去,总结中国经验、解答中国问题、发展中国道路,从而实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在吴老师主讲部分结束以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十分踊跃。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围绕“学术探索与政治实践”、“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等主题,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使现场听众收获颇丰。互动结束后,兰老师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并表达了自己对于吴老师所讲主题的认识。兰老师认为,在此次讲座中,吴老师把自己的学识和思考,借助今天的主题作了深入讲解,既生动又深刻,既有学术性又有现实性,给大家诸多启发,同时也为此问题研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