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图文报道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与话语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丛书”同期发布

全景.jpg

4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与话语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教育部、中央党校、在京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原则、传播机制及其在思想引领、文化创新和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展开深入研讨。会上,“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丛书”正式发布,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等领导为丛书揭幕。该丛书由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担任总主编,汇聚了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4月2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协办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与话语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教育部、中央党校、在京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原则、传播机制及其在思想引领、文化创新和国际交流中的作用展开深入研讨。会上,“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丛书”正式发布,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等领导为丛书揭幕。该丛书由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担任总主编,汇聚了国内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学者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内涵、实践路径及国际传播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向部分中小学和社会机构捐赠了丛书。

康震 (5).jpg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在致辞中表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与传播,既是凝聚民族共识的“精神灯塔”,更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战略基石”。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丛书”以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为特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基础、体系构建、思想认同和话语传播等关键问题,实现了从“理论推演”到“实践应用”、从“本土深耕”到“全球对话”的重要转变,凸显了当代学者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创新努力。这套丛书的出版将有力地催生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引擎”,在理论层面,能够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叙事”回应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偏见,为全球价值治理贡献东方智慧;在教育层面,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助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社会治理层面,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行为准则,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生活信念。

冯仕政副校长发言照相 (2).jpg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冯仕政在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我们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丛书”的出版为契机举办学术研讨会,既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持续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与话语传播的现实需要,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有力抓手。由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丛书”的出版,既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回应,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解读。它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全面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特别是丛书将青少年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作为重点,体现了理论研究的时代敏感性和战略前瞻性,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陈郭华发言.jpg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陈郭华在致辞中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由韩震教授担任总主编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丛书”,是高校哲社战线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论述的最新成果,也是高校发挥学科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生动实践。丛书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的研究阐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路径的研究阐释,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方法的研究阐释。我们要积极鼓励广大高校专家学者研究产出更多的精品力作,并着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成果、育人成果,坚持不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李社发言 (2).jpg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在发布会上表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丛书”系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是宣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成果。作为新中国成立的首家大学出版社,人大社70年来始终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和政策,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吴向东 (2).jpg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吴向东教授高度评价了丛书的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指出其兼具时代性、学理性和问题意识,并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构建了完整的价值体系框架。同时,丛书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其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做出新的探索。他强调,新时代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建设,凸显了⼀些需要深化和突破的重⼤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价值观的重要论断进⾏学理化阐释,从⽽推动产⽣具有原创⼒的价值观基础理论;二是把“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与“培养什么样的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三是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如何形于中,发于外,通过贯穿中国⾃主知识体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向世界,更好地具有国际话语权。

揭幕合影 (2).jpg

丛书揭幕

赠书合影 (3).jpg

丛书捐赠

丰子义发言.jpg

韩东晖发言 (2).jpg

原理座位区拍照 (1).jpg

在研讨环节,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韩东晖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原理教授三位专家从哲学视角分析了丛书的理论贡献,认为其紧扣“新时代”背景,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展现了鲜明的学理性和现实针对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域研究的“典范之作”。

石碧球发言照相 (2).jpg

吴玉军发言.jpg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石碧球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吴玉军教授作为作者代表分享了写作初心和研究心得。

韩震发言.jpg

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丛书主编韩震教授在研讨会总结中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得到广泛弘扬,现在要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深入研究阐释,创新传播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构建过程。中国崛起必然伴随价值观的崛起,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需以理性、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价值对话,中国的价值观研究不仅要立足本土,更要贡献世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