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报道
图文报道

世界哲学月系列讲座之“什么是哲学”讲座成功举办

  世界哲学系列讲座之“什么是哲学”讲座成功举办

  

  11月24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20年“世界哲学月”系列讲座第一场"什么是哲学"讲座于主楼A807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研究生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爱智者”协会协办。本场讲座有幸邀请到中心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韩震教授担任主讲人,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董乐博士担任主持人。

  

  

  

  讲座开始,韩震教授引用苏格拉底的名句“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来引入“什么是哲学”,指出反思正是哲学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掌握哲学这个“看家本领”,主讲人各种动物各有看家本领。人的看家本领使得人类成为现在地球的主宰。

  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动物之间的“语言”,仅能表达世界上已经存在且直接能看到的东西(食物、天敌、配偶等),不具备承载思想的可能性。人能够通过语言看到世界上不能直接看到的东西,例如圆形、灵魂、上帝,这就有了向另外一个世界敞开的可能性——即开辟思想的空间。语言的产生运用可以被视作由动物走向人类文明的过渡阶段,而符号化文字——书写系统的出现,才使人类摆脱了直接性思维,有了反思,进而有了哲学。

  主讲人接着提出知识有三种形态,分别为经验型、原理型和交叠型知识。经验型知识是特殊性、效率低、不能进行大规模普遍教育的知识;原理型知识是普遍性、效率高、可以进行大规模普遍教育的知识;而现代结合着信息技术出现了第三种知识即交叠型知识。 

      文字是世界的图式,普通人多用语言表达现象界,而哲学则研究现象界后的意义、价值、本质、始基等直接看不到的东西。人的思想外化为改造自然的力量,就是自然科学,外化为改造社会的力量,也就是哲学社会科学。

  韩震教授认为过去对哲学本质的定义都有各自的局限,哲学本质上不是知识,而是系统的反思性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方式,而这也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哲学的否定性并不导致虚无主义,反而强化了哲学思维的历史性特征,其否定不是外在的否定,而是有思想和理论自身逻辑深化的结果。因此,哲学的否定首先是继承,再者是扬弃。哲学的思维应该是具有系统、反思、创新、理性、辩证和底线的思维。

  接着,韩震教授总结了哲学的独特价值与功能。哲学可以使学习者因逻辑分析而言行条理、因反思活动而思想深刻、因宏大视野而关照全局、因辩证思维而头脑灵活、因憧憬理想而满怀希望、因高度概括而精神丰富、因理性信念而性格坚毅。一个民族没有深远的哲学思维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同样地,一个人没有深远的思想也无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新时代更需要哲学。

  最后,韩震教授号召学哲学要回归哲学,学好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只有以哲学的方式学习哲学,我们才能把每一次阅读都变成不可重复的思想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