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担当文化使命 研究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国价值观研究》创刊号首发式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召开 北师大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

  2016年4月9日上午,《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创刊号首发式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第六会议室隆重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张东刚司长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高校理论界专家学者 60余人参加了此次首发式与研讨会。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5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出版集团共同承办,是国内首家以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学术期刊(双月刊)。2016年2月正式创刊。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刚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共同为《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揭牌,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杂志编委会主任杨耕教授主持了揭牌仪式。张东刚司长和陈光巨校长中对《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的创刊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杂志的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张东刚司长结合“2011计划”就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了“四点”明确要求:一是夯实基础理论研究这个根基;二是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个关键;三是树立明确的问题意识导向;四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希望北京师范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发挥价值哲学研究的传统优势,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吴向东教授介绍了杂志的基本情况。他指出,杂志的办刊宗旨是围绕当代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大问题,深化研究价值观基础理论,探索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发展规律与演进趋势,总结提炼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践经验;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当代世界文明对话,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揭牌仪式后,与会学者从“价值观基础理论”、“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做了主题发言并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杂志编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教授江怡、江畅等学者主持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的34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

  关于价值观基础理论,与会学者主要围绕价值观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矛盾、方法论选择、交叉学科融合以及价值观话语权问题展开了讨论。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强调要从“价值与事实“关系出发,处理好价值判断和价值描述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景源研究员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的理论争鸣的剖析,阐述了唯物史观与价值观的关系,指出要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去回应普世价值问题。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指出,从实践的观点看,价值观问题是关于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标准与选择的问题,基于价值观标准的价值选择,应当由“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指出,核心价值观研究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在补齐文化软实力的短板、掌握话语权的同时,要坚守防线,防御西方不合理的价值观的渗透。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认为,价值观研究需要有问题意识、市场意识和对话意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柯锦华编审指出,要注重价值观研究的附着形式,结合现实需求进行不同价值观的考察研究。北京大学仰海峰教授强调了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的必要性,指出作为哲学基础理论之一的价值理论应实现自身突破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共中央党校董振华教授指出,在明确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基础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判断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张曙光教授认为,可以从方法论角度来研究作为意识形态和作为生活信念的价值(价值观)。江畅教授回溯了“当代中国价值观”概念的产生过程,指出“当代中国价值观”概念既体现了我国主流价值观对非主流价值观的包容和引导,又拓展和深化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促进了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文化传统和当代中国现实的对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胡敏中教授论述了价值认同的四种基本形式,即商谈性认同、指导性认同、劝说和斡旋性认同。南开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王新生教授辨析了政治哲学与价值问题研究的关系,认为政治哲学的研究需要价值哲学的基础作支撑,同时,价值问题的研究也需要政治哲学的研究加以实化和深化。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沈湘平教授指出,价值观研究亟需自觉的人类学视角,甚至整个价值学研究也需要有一个人类学的转向。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王立军教授从汉字构形的角度,探究了中国价值观发展的踪迹。

  

  就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而言,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指出,价值观研究要在研究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轨道、探讨文化结合的历史展开过程的基础上,推进当代中国的价值问题研究走向深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姚新中教授指出,要在全球化和地方化双重作用下实现传统与现代价值之间的平衡,就要汲取实证科学的研究成果,借助科学技术发展和当代社会科学等所揭示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的辩证关系,以此形成对人类未来发展和变化的合理推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价值重建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李祥俊教授从家庭观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真正起源和秘密”、近现代中国人家庭观中趋新、复旧两种模式的叠压、当代中国社会、家庭形态转型与中国人的新型家庭观建构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人家庭观的前世今生。

  就核心价值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言,南开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王南湜教授以“纲”与“目”的关系,阐释了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之关系;中国人民大学马俊峰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阐述要突出其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在明确差异的基础上,强调其与当代中国价值观的一致性;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提出,应从国家治理看当前中国价值论研究的视域与使命,引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转型与重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崔新建教授指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当做好五个方面的连接,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连接、与中华文化的连接与当代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连接、与我们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的连接、与当代科技发展的连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刘建军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而且是一种话语类型,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启示将有利于普通群众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开展国际性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孙伟平教授认为,价值论基础理论研究应当构建一种符合价值论性质和特点,与价值论研究对象相切合,但又不同于认识论的价值论;《求是》杂志社李文阁编审从立规矩守规矩的角度,论述了国家治理和价值观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石中英教授认为,价值观教育是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要继承和吸收符合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传统文化,并着力加强对教育者的价值观教育。南京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张亮副教授介绍了南京大学在通识教育与核心价值观的互动内化于心的创新实践活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田海平教授从探讨国家治理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核心的问题出发,论述了“德”之认同内蕴的描述性价值论题的实践意义。

  

  研讨会最后,张曙光教授从如何把握当代中国价值观,价值哲学的研究定位以及价值哲学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会议做了总结性发言。张曙光教授认为,为时一天的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学者就价值观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广泛而深入地交流了学术观点,与此同时对当代社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价值观研究的角度表达了现实关切,会议成果丰硕,圆满落下惟幕。